他带出一支能吃苦重实践的学生团队

刘恩权(左一)带领学生社会实践。

□文/摄 本报记者 蒋平

他扎根一线十余年,累计带出本硕博学生2900余名;他在教学实践中锚定师范生培养特色,以培养学生“心怀大我追求、艰苦奋斗品质、‘自找苦吃’精神、敬业奉献态度”为育人目标;他与学生并肩前进、追光逐梦……他就是2023年“龙江最美”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获得者——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辅导员刘恩权。

涵育学生求是精神

拟定实践计划、撰写调研报告,为乡村发展找政策、拿方案……开学不过月余,刘恩权已经开始谋划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路线了。

“其实我们哈尔滨师范大学助推乡村振兴师生实践团队一直在探索,如何将师范生专业素质培养、实践创新培育与志愿服务深化三大方面完美融合。”回忆起寒来暑往在无数个社会实践中的“热辣滚烫”,刘恩权说,社会实践的生活确实比较艰苦,大伙儿一起住过农户家的土炕,一起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走访,一起统计调查问卷、查资料、找政策、写报告,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,而正是这份“自找苦吃”的行动,让身在“象牙塔”的学生实践团队走进了基层一线,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实事求是、怎么去联系群众。

近2000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,累计获得国家奖173项、省奖358项、专利4项……刘恩权带出的这支实践团队,多年来持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,足迹遍布龙江大地。他们一次次将教学成果带出课堂,又一次次将实践收获带回校园,用行动探寻振兴脉动,将一本生动鲜活的“社会实践教材”在龙江大地上徐徐展开。

激励学生笃行担当

在抚远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在哈尔滨呼兰区现代农机合作社、农作物种植合作社,在肇州县玉米专业合作社、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农机专业合作社……刘恩权带领团队为当地农村长远发展想办法、做方案;在方正县,调研农产品生产、加工及销售情况,为“粮头食尾”寻找路径和方案……实践团队在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中磨炼意志品质,把科研论文写在黑土地上。

“我们坚持带着‘找不同’的眼光发现问题,用‘挖宝藏’的执着探求亮点,培养学生专业素质、实践创新与社会服务三方面完美融合。” 刘恩权说,要把关键支点落在优化团队上,构建专业情志、集智攻关、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四维载体,引领学生实现“知-行-创-知”良性循环。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学生,让学生们学会吃苦、学会观察、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,读好社会这本没字的“书”。

近年来,在服务龙江实践过程中,哈师大助推乡村振兴师生实践团队入选6项团中央实践专项,获评教育部“全国100个优秀实践成果”推广范例,获得全国最佳传习奖。

助力学生梦想启航

“目前,我们已经与6家教育局共建合作基地,带领1574名学生投身志愿服务,累计授课时长超过2.7万学时,公益影响力辐射全省13个地市。”刘恩权自豪地告诉记者,作为“行知辅导员工作室”主持人,他已经与百余家用人单位保持联系,举办了192期校友讲坛,累计受众学生30000余人次,他所带的7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%以上。

理念引领、动手体验、实践反思、成果产出……在助力学生梦想启航的过程中,刘恩权向内着力优化师范生培育路径,对外向教育助推家乡振兴发力,创建了一整套教育循环路径。

“我经常教育引导学生要乐吃‘稳坐课堂’的苦,厚植专业情志;要常吃‘实践锻造’的苦,在社会大熔炉淬炼成钢;要甘吃‘助人无声’的苦,向善向上向阳;要争吃‘奉献小我’的苦,扎根基层建设龙江。”谈及未来,刘恩权说,在学校与学院的大力支持下,他们将继续探索教育助推龙江乡村振兴的方式与路径,永远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路上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今日资讯 » 他带出一支能吃苦重实践的学生团队